每一个循环,每一米进尺,他们始终坚持;四载寒暑,不畏艰难,他们不言放弃。中铁十四局二公司谷竹项目部的参建员工在青峰隧道里朝着胜利方向在艰难中不断前进……
青峰隧道是谷(城)—竹(溪)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位于8亿年前地球第一次造山运动留下后被李四光命名为“青峰”的断裂带上。该隧道最大埋深165米,内有断层破碎带520米,特软岩、软弱破碎围岩等地质突出,绢云母含量高,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拱部及边墙极易坍塌、失稳,因此开挖后沉降收敛较大,被专家称作在“豆腐渣”里打隧道。湖北省交通厅徐建副厅长看到青峰隧道加宽带掌子面的围岩情况,感叹道:“贵单位‘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重重艰险汇聚青峰隧道。据统计,青峰隧道进洞以来共发生坍塌险情70次,因初支大变形引起的换拱590余米,变形收敛最大值达1.5米;二次衬砌开裂290余米(开裂发生于二衬砼施工完一年以后),施工进度缓慢,安全卡控非常难,为近年来我单位施工史上之所罕见,谷竹项目部全员创造了工程施工的又一奇迹。
在经历了590余米大变形换拱、多次大塌方处理后,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对青峰隧道围岩的性质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各方单位均予以高度重视。我国德高望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国家级爆破专家、三峡大学客座教授、宜昌爆破协会副会长董传平教授等曾亲临青峰隧道施工现场指导工作;集团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王焕、副总工程师张焕成、宋德果、技术开发部副部长孙伟亮、二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长孙亮、总工程师王可用等一行不止一次专程为青峰隧道“会诊”,开宝贵良方。在多方专家对现场进行勘测研究后,最终形成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少扰动、早支护、勤量测、快成环、短进尺”的施工理念,采取加强监控量测、加大支护参数等措施,增加临时仰拱、体外支撑二次拱架进行加固,同时引进专业注浆队伍,采用二次、三次甚至多次注浆以阻止初支面的变形收敛。
青峰隧道在经历了四年的艰苦奋战,隧道左线于2014年7月29日胜利贯通。据悉,隧道右洞开挖剩余294米,仰拱340米,二衬461米。
目前,谷竹项目部组织的“再动员,再部署,全力以赴保开通”劳动竞赛已进入攻坚阶段,在工期紧、时间短的形势下,项目部科学组织、精心安排,一定在确保安全质量的情况下,争取早日让青峰隧道顺利通车。(本文来自中铁十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