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与媒体相处要做到“四要”,
一要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在新环境下的经营发展,尤其是要适应在新闻媒体的关注下经营发展。要以正面的方式面对媒体,不应该随意拒绝媒体采访,而且应该通过媒体向大众解释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达成社会的共识。最忌讳的是干扰媒体采访,用金钱、贵重礼品收买记者,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因为负面报道产生的原因,一是城市居民的法制意识比农村民居要高得多,二是城市媒体比较集中。市民一旦认为个人利益被侵害时,就会打电话通知媒体,而且媒体也乐于报道这些事情。如果不转变思维,不学会如何欢迎媒体,企业就有可能过不上安稳日子。
二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媒体。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任何企图封杀媒体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一个突发事件面前,如果你越掩盖,媒体就会越炒作;你越拒绝媒体采访,就越证明你有不可告人的内幕。只有主动向媒体传递正确的信息加以引导,媒体才有可能认为你有诚意解决问题,甚至是可以谅解的,那些传言、谣言甚至谎言才可能得到平息。
三要建立企业的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可以借鉴新闻发言人的做法,确定一个熟悉本单位情况的人来接待记者,统一管理和发布重要信息。也就是规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本单位中哪些人有权利接受媒体的采访,谁能代表本单位对媒体讲话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碰到发生重大事件时,统一对媒体的口径,用一个声音讲话,避免在媒体面前一个人一个观点,说法不一,前后矛盾,造成于己不利后果。
四要与媒体构筑一条通路。也就是确定一至两家媒体为自己的“心腹”媒体,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遇到负面报道,可以通过“心腹”媒体输出正面消息,从而引导舆论。与媒体处好了关系,可以宣传企业的正面新闻,遇到负面报道时,也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得到消息,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甚至将负面报道转化为有利的报道。
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需要走好“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待来访记者,不要掩盖事实,不要说“无可奉告”,否则会招来更多的麻烦。最先要做的事情是统一口径,然后向记者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请记者到会议室休息,并主动向记者索要名片,
查看记者证,从而掌握是哪家媒体的哪个记者,分辨真假记者。掌握了媒体名称和记者的姓名,才有利于下一步取得上级部门的帮助。一时无法发表意见的,可以对记者委婉地说:事件还在调查中,暂时还不能接受采访,请您留下编辑部电话,先回去,一有消息,我第一时间告知。一定要留座机电话,以便核实媒体和记者的真假情况.
第二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以书面的形式详细报告给宣传部门审定,统一口径,确定公布内容。
第三步,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抓住典型问题进行解决。不管是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态度诚恳,对问题要抱着“诚意”解
决的态度,提出几种解决办法以供商榷,让人感觉到诚意。
第四步,在媒体发稿之前尽快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最短时间内想办法通报给媒体记者。也可以主动邀请一些媒体,召开一个新闻通气会,在通报处理结果的同时,借机也宣传企业。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也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把坏事变成好事。
施工企业新闻发言人在应对新闻媒体时应掌握“四种技巧”:
一是正确对待媒体,周全接待。一般媒体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任务和目的来的。必须认识到,记者并不可怕,新闻报道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记者不可以被忽视,在现代社会,要学会面对媒体,而不能忽视或者逃避媒体采访。
二是控制情绪,沉着应对。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容易紧张,容易失言,发一些牢骚,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新闻发言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语用词,要认识到记者针对的并不是你本人,一定要有淡定的心态,对记者的提问要三思而后答,切忌用“无可奉告”、“我不清楚”之类的辞令。
三是迅速判定形势,机智回答。当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头脑要快速反应:问题是什么?是否属于敏感、棘手的问题?自己了解这个问题吗?除了正面回应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如果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以不正面回答,可以进行解释,等了解清楚后再回答。
四是善待媒体,结交朋友。施工企业必须融入媒体、了解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应该把记者当成朋友,尽量提供他们想要了解的情况,做到善待媒体。
任何单位和部门的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是正常的。老百姓也不会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即使新闻媒体不报道,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迟早也有可能暴露出来。施工企业只有从自身出发,经常查找自己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遇到新闻监督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束手无策,顾此失彼,才有可能采取最恰当的办法来处理和解决。施工企业与新闻媒体构建起和谐关系,企业就能化解危机,乘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