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2013年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2013年市属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继续推动上海银行、国泰君安和东方证券上市,尽快形成市场化的资本补充机制。其中,上海银行H股上市工作已经顺利启动。
“上海市委已明确把‘深化本市国资国企改革’列为今年六项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市人大将就建立‘容错机制’,通过人大立法保护创新,相关调研和立法成果必将对促进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该会议上透露。
力推三家机构上市
本报记者从该会议上获悉,目前上海银行H股上市工作已顺利启动,其相关国有股转持到社保基金已经完成大部分工作。此前,上海银行已大力推进组织架构调整,明确了新的三年发展规划。
“目前上海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地为H股上市做各项筹备工作,不排除最早今年登陆H股的可能性。”一位接近上海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上海方面还继续推动解决沪证券公司“一参一控”遗留问题。去年在证监部门的支持下,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股权置换工作完成所有手续,为两家公司的上市发展扫清了障碍。
“目前国泰君安已经妥善解决增资扩股遗留问题,正式启动上市申报。”方星海透露,东方证券传统业务积极转型,创新业务实现战略布局;而爱建股份也基本化解历史遗留风险。
方星海表示,2013年市属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继续推动上海银行、国泰君安和东方证券上市,尽快形成市场化的资本补充机制。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上海农商银行房地产权属规范工作,在上海市规土局、市房地局的支持下,上海农商银行已基本完成全部180处房地产的确权工作。上海方面还积极协调保监部门,支持长江养老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拓展业务范围,申请试点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
此外,上海方面还在积极争取央行支持,推动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明确盈利模式,牵头开展资金清算中心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改制的方案研究,为2013年全面启动清算中心改制工作做好准备。
自2009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上海市金融办与上海市国资委签署了委托监管书,正式承担对上海市属金融国资国企的日常监管职责。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除股交中心以外的上海市属14家金融机构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5.36万亿元和4950亿元,较2011年末分别增长18.2%、18.7%;同期末,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2993亿元、610亿元,分别较2011年末增长了7.2%和10.9%。
探路境外国资监管
伴随金融机构开设境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上海方面正在创新完善境外金融国资的考核评价机制,旨在提高监管效率。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上海已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金融企业境外国资监管的若干意见》,规范了境外国资的界定、监管事项、资产评估和财务监管方面的要求,明确将境外国资监管纳入市属金融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范围。
同时,对创新创投类公司国资采取备案管理的方式,提高备案效率,支持上海国际集团下属国际创投公司对中小企业“投贷保”一体化的融资服务创新。
一位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上海国际集团发起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赛领基金,通过境内外联动、投贷联动、基金运作与企业海外发展联动,“按照现有的国资管理办法,对投向海外的项目评估、重组、兼并、退出等都需要经过审批,而审批时间较长就无法满足‘走出去’需要。未来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金融国资要纳入管理范围,但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可能需要与国内有所不同。”他说。
方星海则表示,要创新完善境外金融国资的监管方式,既要符合国资监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境外金融国资的特殊性、运行规律和当地市场情况,这有利于市属金融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境外较为成熟的市场对一家公司,尤其上市公司的不同类型股东已有保护规定,这些规定的执行已经能有效保护国有股东利益,所以要更多依靠境外已有的成熟制度开展境外国资监管和保护国有股东利益。”方星海说,下一步还将通过加强与审计部门、企业监事会以及境内外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利用内外资源促进市属金融企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