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山海经》中对雷神如此描述,民间所画雷神像亦为“大首鬼形”。察古观今,雷神的形象无疑都是既古怪又可怕的。于是,早在元代时期,人们因畏惧雷神,将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十四定为“雷公诞”,当天,人们均要对其进行大肆奉祭。
2014年的农历六月廿十三日,被泰国气象台称为“雷神”的台风“威马逊”,在“雷公诞”前一天突然“大发雷霆”,怒火不断,中心风力由14级升为17级,成为了自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台风,并在中国南海及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引发了一次又一次震惊。威马逊所到之处,狂风肆虐、骤雨不歇。不仅如此,威马逊将海洋中最凶猛的虎鲸卷上了浅滩,致陆地上房屋倒塌无数,粤、桂、琼三省直接损失超300亿元。中交天航南方公司主要工程项目位于粤、桂、琼三地,在面临需同时指导12个项目部开展防台工作的巨大压力下,公司与各项目部精诚团结,上下同心,不惧狂风暴雨,成功抵御了41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两小时一次信息反馈
常年“驻守”粤、桂、琼三地,使得中交天航南方公司新锐团队对每年五月之后的“台风季”早已习以为常。7月12日14时,“威马逊”在美国关岛以西大约2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在详细了解“威马逊”路径后,7月13日8时,中交天航南方公司安监部通过安全管理工作微信联络群发布了防台预警信息,要求海南、广东、广西三片区及时跟进台风进展,并安排公司安监部相关人员每天上午9时、下午15时及晚上21时通过微信平台将“威马逊”风力、风速、所在位置等动态信息及时转发给各项目部。此外,公司安监部为确保各项目部防台应急预案科学性与有效性,遂对项目部防台应急预案进行了一一审核。
7月15日,威马逊在菲律宾中部沿海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14级,造成菲律宾69人死亡。“通过菲律宾受灾情况判定,‘威马逊’一点也不‘逊’,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雷神’。”为引起项目部对此次强台风的高度重视,每与一个项目部取得联系后,安监部都会如是叮嘱。
随着“威马逊”一步步逼近,7月16日,公司安监部加大了与各项目部沟通频次,将每天三次的信息反馈频率增加至每天五次,并将各项目部防台措施、检查情况和现场情况进行及时通报。
台风期间,三大片区各项目部均安排了专人值班,为方便公司安委会及时、精准地了解台风对于项目部的影响,值班人员每两小时将台风对于项目现场及项目部影响上报至公司安监部。
据初步统计,7月13日-20日,公司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54条,各项目部反馈信息达376条。
组织项目部最多的一次防台风
鉴于“威马逊”对菲律宾的重创,海口海事局多次赴该区域内主要工程施工现场督导防台布控工作,要求各施工单位确保实现“零伤亡,少损失”目标。
当“威马逊”距离海口还有4000km时,正在休假的南海明珠项目经理毅然决定提前结束假期。为保证此次防台工作万无一失,听完安全管理人员汇报后,项目经理在电话中下达了防台指令。待指令下达完毕后,项目经理收拾行装,火速从老家赶赴项目部,并于次日组织项目部、协作单位人员于避风港附近的观海宾馆成立了临时防台应急指挥中心。
该临时防台应急指挥中心在组织现场5条打桩船于7月15日返回东护岸码头拆卸桩架,以减少船体的迎风面积。随后,项目部将5条打桩船调往锚地防台,由于海口新港水域避风场地有限,为避免船舶之间相互碰撞而带来财产损失,项目部将其中两条较大的打桩船压载后,调往海口葫芦岛后方水域避风,其他三条较小的打桩船压载后直接进入海口新港避风。期间,项目部其他人员对一期人工岛上已建好的临建房和“战士交流中心”墙体进行拉锚加固,并用竹竿和铁丝将门窗封死。
为确保此次防台工作进一步有效落实,公司安委会研究决定,各领导班子成员联合安监部深入一线,对“威马逊”主要袭击项目进行定点指挥。7月17日,公司执行董事到达海口后,紧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联合项目部相关人员对锚地船舶安全隐患进行了逐一排查;同一天,公司党委书记利用对横琴项目部进行年中大检查之机,会同安监部负责人及项目部相关人员对天牛船拖带设备状态、船舶封舱情况和船上移动物资固定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等进行了检查,并于当天上午9时对天牛船实行拖带,经过3小时努力,天牛船顺利抵达预定防风水域避风;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组织三亚项目部对所有船舶的水密设施、活动构建设备、防风锚链等进行了自查,组织船舶撤离至崖城中心渔港防台锚地,并对项目部临建房进行了加固,将集装箱、机械、物资、警示牌、铁丝网等转移至安全地点。此外,项目部利用砂袋对物资存放位置进行了加固加高,防止洪涝引发物资受损。
与此同时,海花岛项目部、洋浦项目部等均提前启动了防台应急预案,并按照18级台风防控标准,对现场安全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7月17日,各项目部人员均撤离至安全地点。
在广西片区,西湾项目部及钦州项目部于7月16日召开了防台工作会议,详细部署了各项防台工作。会后,两项目部防台工作小组立即对现场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并对现场各作业机械安全防护情况进行了检查,以确保防台工作分毫不差。钦州项目部对各船舶防台锚地、沙袋围堰及护岸现场进行防风加固,并下发书面通知,要求各协作单位组织各施工船舶于当日完成对主机、锚设备、水密门、通讯设备等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查。7月17日18时,在所有船舶、管线进入预定锚地后,钦州项目部组织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完成了所有防台准备工作。
这是公司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同时组织三个片区多达12个项目部开展防台工作。
三片区三战三捷
7月18日15时,“威马逊”在海南文昌登陆后,中心风力达到了17级,遭正面袭击的海口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断水断电断通讯情况。海南全省受灾18个市县,共32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达23163间,直接经济损失超108亿元。在葫芦岛后方水域,某单位三条打桩船虽于7月16日安全抵达了锚地,但由于该单位未对船舶采取任何压载措施,船舶在风浪中出现了重心不稳现象,最终三条船舶均发生了侧翻事故。由于南海明珠项目部事先已利用中粗砂对两锚地的5条打桩船进行了压载,5条打桩船并未发生任何事故。海南片区其他项目部在采取强有力的防风措施后,也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威马逊”的第一场对抗中,海南片区获胜。7月18日17时,“威马逊”开始远离海南,公司主管市场经营工作的副总经理立即赶赴海南,协助各项目部开展复工工作。
7月18日19时30分左右,“威马逊”不断逼近广东境内,最终在徐闻县登陆,虽未正面袭击广州及珠海两地,但广东省均出现了狂风暴雨,广东省直接损失超131亿元。南沙项目部、横琴项目部排洪渠始终保持通畅,两项目现场未出现洪涝,天牛船因及时进入防风锚地,也安全度过了台风期。
7月19日7时左右,具有“生命史长、登陆次数多、登陆强度极强、风雨凶悍”等特点的“威马逊”在中国南部一路划着“C”字后,在防城港市登陆,中心风力仍达14级,这是自7月18日于海南文昌登陆后,“威马逊”又一次正面袭击南方公司所属项目部。由于防城港市通讯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两项目仅有一名员工手机尚存信号,为了避免因与公司总部通讯中断影响防台工作成果,该员工主动将手机献出,作为公司与项目部的沟通设备。在公司及项目部的紧密配合下,“威马逊”于7月19日18时由崇左市龙州县移出广西,进入越南境内,开始远离公司项目部所在地,广西片区各项目部最终实现了零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标,取得了第三场对抗的胜利。至此,公司三片区与“雷神”之间的对抗,以三战三捷而宣布结束。
“威马逊”对于琼、粤、桂的影响不可估量,截至7月22日,海南海口、广西防城港市及钦州市仍在进行电力通讯设施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