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孵化高品质产品的阵地
“装配区、高精机加区、结构件区、立库区、展示厅、景观区六大功能区域都是智能化、数字化模式的‘产物’。”贺东东强调,尤其是在质检、物流和加工区,其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特色体现的更明显。
现场质检员周英杰说道,之前的质检,是由装配工人通过电话或者直接找质检员来现场检验,而且是采用纸质记录本记录检验结果和质量问题,容易出现遗漏等情况。现在的质检工作,则在一线员工装配报工后,MES系统会自动向质检员发送质检待办,通知检验员对产品进行检验。
另外,质检员所使用的设备,以工业级平板电脑和PDA为载体,在总装及部装线全面应用,实现了图形化质检,指导质检员快速、准确定位质检部位及质检标准。质检项图形化率达90%以上,质检电子化率100%,全面提升了质检效率。
目前,三一在质检信息化方面,通过GSP、MES、CSM及QIS的整合应用,实现涵盖供应商送货、零件制造、整机装配、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质检电子化,并实现了SPC分析、质量追溯等功能。
在三一重工总装车间中段,还有两个近10米高的立体仓库,耸立在生产线两侧。这两个立体仓库总投资6000多万元,分南北两个库,由地下自动输送设备连成一个整体,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仓库容量约16000个货位,同时配有15台AGV小车。据了解,三一是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功使用该类型仓库的企业。
“我们的高精加工区,也是特色之一。”现场工作人员表示,高精机加区主要负责阀块、销轴及其它高精零件的机加工,总投资2.9亿元,由4条阀块柔性生产线、1条销轴柔性生产线以及小件高精机加区组成,共一百多台高精设备。整个机加区集智能化、柔性化、少人化于一体,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
“通过运用智能化系统及设备,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预计2014年三一重工总装车间同比可节约制造成本1亿元,年增加产量超过2000台以上,每年同比产值新增60亿元以上。”贺东东认为,这一项目契合“工业4.0”内容,为未来实施工业4.0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本文来自三一重工)